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温岭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政策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精准定位发展路径,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全市散装水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温岭市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市建筑等相关水泥应用行业投资强劲,水泥散装率始终保持高位,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行业稳步发展。目前,符合温岭市规划要求的商品砼企业9家,预拌砂浆搅拌站生产企业2家,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配套的混凝土拌合站15家。2015-2019年,温岭市散装水泥使用量稳步增长,全市散装水泥累计使用量627.46万吨,节能9.6万吨标准煤,节电6.07亿度,减少粉尘排放6.28万吨、C02排放28.23万吨、S02排放209.524吨,创综合经济效益2.8亿元。预拌砂浆使用量增长势头良好,2020年生产量为23.17万吨,比2019年增长11.80 %。
二、温岭市散装水泥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
温岭市散装水泥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发展中薄弱环节和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预拌混凝土方面。
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区域布局不平衡。目前,温岭市基础投资建设重心逐步从东部扩大到全市范围,商品混凝土应用增速加快,既有商品砼企业东南部布点多、西北部布点少的规划布局已难以满足温岭市用砼需求,存在企业布点不对称、阶段性供砼能力弱等问题,易受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区域一定时期出现供砼不畅等现象。
2.非法搅拌站屡禁不止。当前温岭市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商品硂供应需求旺盛,部分居民为节约成本,违规自建搅拌站。同时,“十三五”以来,温岭市重大建设项目多,为这些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混凝土搅拌站为获利非法供应市场。上述情况导致非法搅拌站屡禁不止。
3.为重点工程配套的混凝土搅拌站存在监管漏洞。温岭市重点工程项目较多,许多重点工程建有自拌站,且大多实施外承包,主管部门与承包商闭环管理不够,搅拌站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出现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等情况,影响建设工程质量。
三、推进散装水泥行业绿色规范发展的措施
针对散装水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温岭市积极从规划入手,着力规范行业发展。
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规划引导散装水泥行业发展方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2020年,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需求、鼓励竞争、有利环保”的原则,编制完成《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规划》(2020-2025),确保项目布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交通规划相街接,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形成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规划预期至2025年,按照散装水泥发放能力不低于90%的标准,增加散装水泥供应量,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规划产能10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按照投产新增生产企业达到新增销售量的30%-50%,新增商品混凝土产量约216-360万立方米,全市总设计产能906-1050万立方米,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推进建设。新增预拌砂浆产量约20万吨,总设计产能约65万吨。
2.全面整顿散装水泥行业。整顿商品砼供应秩序,严厉打击商品混凝土市场不正当经营行为,全面取缔非法混凝土搅拌站。近几年来,温岭市散装水泥发展中心协同各相关职能部门、镇街,对全市混凝土站点进行全面摸排,采取“分类指导、一站一策、证地合一、全面规范”的方式,推进非法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两断三清”工作,即对违建混凝土搅拌站实施断水、断电、清除设备、清除原料、清除场地,必要时吊销相关证照。2019年拆除关停无资质搅拌站17家,2020年关停4家,今年又拆除2家非法搅拌站。
3.积极开启数字化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是散装水泥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打造散装水泥行业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平台集成环保、住建、交警、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商务等多部门职能,将重点工程自拌站纳入管控范围,实现工程站和商混站有机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散装水泥行业。目前该平台已列入省商务厅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并在加速建设。
温岭市将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加大行业技术指导服务和全员技术培训力度,拉长散装水泥绿色发展产业链,推进行业绿色健康规范发展。
作者:余国龙
河南省郑州市2年前
yawntest
河南省郑州市2年前
yawntest